背景

加密技术从原则上允许人们建造一个区别于中心化政经体系之外的另一套平行体系、区别于现行社会体制之外的“实验型社会”,可以作为一种首创性的政经基建。中国大陆背景下情况尤为特殊。

但是,尽管具有重塑性的潜能,相关政治、经济及社会学角度的学界研究却非常少,并且相关课题在主流学界暂时很难收到对应支持。缺乏严谨的研究,意味着缺乏对当下实践的科学观照,也无法将加密技术的政经面、社会面的潜力充分投射到更广大的社会。

来自业界的支持或许是加速的关键。这些现象正在发生并持续性地演进,它们的重要性与它们所受到的来自研究者的重视程度是相当失衡的。

我们希望能够减少这种不匹配程度,在学界体系之外另外通过业界力量来支持相关研究。

关键词:去中心化政经体系、加密实践与学界研究失衡

受众:中国自由派知识分子、研究中国或全球议题的政经学者

主流学科: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HCI、STS、文化研究、科技哲学等(及相应跨学科分支)

如:政治学视角:加密技术对国家-社会关系的重构 / 经济学视角:去中心化金融体系对传统国家金融体系的挑战 / 社会学视角:数字社会与新型治理模式的社会实验价值

Fellowship

学界影响力:

资助前:覆盖到潜在 Key Scholar 的信息面,可以考虑点对点。资助后:以受资助的学者(Key Scholar)为核心,向外扩散影响到其所属的小学科领域。

公众影响力:

资助前:CFA 阶段充分宣传,主要注重 crypto 渠道之外的触达。资助中:充分 Research in Public,过程性文稿的公开化;注重产出的可读性和公众理解程度(在推出 concept 层面)。

系列文章:Crypto-based Experimental Society (加密实验型社会)

社区回馈:

Fellowship 与读书会结合(学者定期主讲的小型读书会)。

评审维度:

学术影响力(已有的学术成就)、公共影响力、领域相关度、crypto 开放程度(区分显性标准和隐性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