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审得分及构成

内审:7.5’

外审:

匿名回溯意见

<aside> <img src="/icons/archive_lightgray.svg" alt="/icons/archive_lightgray.svg" width="40px" /> Reviewer1:

通读下来有很强的 Techie Hipster 气质,即:既有 tech bro 对现行前沿电子技术的理解与执迷,又对技术的社会面有公民性的审问;多立场地存在于一个高密度多层次的先锋场域,因此同时有多个身份同时发出问题。比如在这篇文章中能看到的身份就有:1)最技术的身份,公链共识协议讨论的 workshop 发起人之一,比较了两大公链(Ethereum 和 Solana)共识的相似与不同;2)最社区的身份,Edge City 合作伙伴(支持社区活动应用)的联创身份,不可多得地与自己的所有用户日夜生活在一起面对面处理需求(也因此每天加班到深夜根本没有社区生活哈哈哈,a blessing and a curse);3)国族与区域身份,东方背景进入西方语境,兼 cryptopian 本体天然所赋的世界公民身份;4)”Zoom Out” 之后抽象出的技术自反性身份,从思潮角度反观“中性”技术所著的色彩。

文章实际上有新闻和议题论述两个属性。从新闻角度来讲,作为”读报的那个人“,可以从提供的”报纸版面“上看到 Edge City 非常活色生香的技术现场,即便夹杂着很多专业术语,也可以体会到每一个 clue 都通往着相应建设者心中的一个蓝图拼块。这些拼块连在一起,就是整个当下我们所在的 tech community 所承诺的全部未来。从论述角度来讲,我关心的更多是第三部分“理性主义与真实世界”的部分,这部分主要在讨论 Summer of Protocols 的 Protocol Week。虽然理性主义这个词未免失于精细,但文章依然做出了很多充满希望的二阶思考。

其一,“严密的理性框架无法对世界这个整体视而不见”。此前也有一句颇为流行的话,“理论是灰色的,而生命之树长青”。理论的概括能力与其本身的完备程度成反比:越完备的实际上对真实世界所做的是更低程度的模拟,越不完备的却往往更接近于时间与世界本具的率真草率。理解是一切行动的前提,因此作者才说“更完整地理解这个世界”。协议思维固然是其中一种理解方式,在这种情况下,它塑造的不是技术本身,而是去理解技术的我们。

其二,“理性主义+”是一种很方便的逻辑工具(如同“互联网+”与“区块链+”),这一段像是分属于不同实验室的化学反应:“理性主义和进步主义结合就会变成加速主义(e/acc),理性主义和怀疑论结合就会变成虚无主义,理性主义和去中心化思潮结合就会变成防御性/去中心化加速主义(d/acc)。理性主义可以唯物(从客观物质世界出发),也可以唯心(从人类心灵出发),只要有‘理’即可。”

最后,可以看出作者在纷扰噪音始终仍以”解放“为理想的赤子之心,在非理想的世界依然愿意以自己的 efforts 为 price,关切大于自己的事务、小于自己的同胞。”我也因此理解人们做的不自由的选择和不纯粹的愿望,那些无知、无力和无可奈何。“ 我们都知道并非愿望本身有罪让它成为”不纯粹“的。纯粹的愿望本身是所谓光明未来的结果而非起点,是最大余裕的产物。电子桃源依旧是桃源,是不可及的,但既然我们也拥有我们这部分的历史,去为了相对纯粹的愿望、做出相对自由的选择,也已经是与这个技术时代中最好的那部分共负一轭。

<aside> <img src="/icons/archive_lightgray.svg" alt="/icons/archive_lightgray.svg" width="40px" /> R2R (Reviewer to Reviewer):

</aside>

<aside> <img src="/icons/archive_lightgray.svg" alt="/icons/archive_lightgray.svg" width="40px" /> A2R (Author to Reviewer):

</aside>

</aside>

<aside> <img src="/icons/archive_lightgray.svg" alt="/icons/archive_lightgray.svg" width="40px" /> Reviewer2:

作者以参加 Edge Esmeralda 大会的经历为出发点,串起了大会中丰富的讨论主题以及对技术发展的畅想与反思。作者的观察和思考不断提醒着读者:技术的研发和落地都不是在真空中发生的。除了现实条件的制约,更需要多元的讨论、敢为人先的勇气和理性主义的思考 。 技术的创新需要多方的合作和推动。Edge Esmeralda 为相关创新团队和研究学者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横跨一个月的活动涉及 crypto、去中心化 AI、社区共同体、开源 AI 模型的知识产权联盟等多样的主题。大会开放的精神为乐于探索的参会者提供了很好的了解不同领域的机会。作者借大会的机会接触到了许多硬科技领域(比如智能电网、纳米技术、地球气候工程)的讨论,也由此感叹这些创新团队的敢想敢做。如能将这种精神传递给更多国内的创业团队,想必能更好地建设过国内的创业环境(这种精神在 AI 领域尤为重要,原本后发优势的模式并不够用) 。

本文的书写也恰好体现出作者所论述的 zoom in 和 zoom out 思维。一方面,作为 Social Layer 的成员,作者在大会面对面接触到产品的使用者,直接地了解到生动的用户体验, 既有给产品优化提出的建议,也有突如其来的夸夸。作者也作为一场讨论会的组织者之一,在讨论中理清了以太坊共识协议和 Solana 共识设计的异同。注重系统效率的 Solana 和重视去中心化和安全性的以太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些是关于具体问题的深入探讨(zoom in) 。 另一方面,作者强调技术与生活方方面面的联系(zoom out) 。比如 Esmeralda 大会的设计本身,除了泛技术相关的活动,还穿插着跑步、瑜伽、冥想等休养生息的活动,可谓是营造了一个让大家沉浸式生活在社区的体验。此外,关于 Summer of Protocols (SoP) 的讨论将主题延伸到相对更抽象的概念。举例来说,作者参与了 regional identity vs nation-state identity 的讨论,发现“我的文化身份(说普通话的深圳广东人/中国人/地球人)在不同的层次上都会跟环境遇到某种对比,成为一种少数“。“身份的这种多尺度的上下文敏感性, 构成了 multi-layer identity“,对概念更深入的理解反哺于协议思维的应用。

由此作者生发出关于理性思维的倡议:技术的发展需要以理性主义为翼。“理性让我们建立对世界的真理和规律的可靠理解,建立可重复和可外推的刚性思考模型。“具体来说, “理性让我们能够组织一个坚固而严密的框架,实现对过去、现在和将来的种种现象和经验的描述。当我们能够更完整地理解这个世界,就可以运用理性的工具去改造世界,创造更好的环境和重塑我们自身。协议的研究作为一个其中例子,就是探究和分析世界上已有的规则,并且创造更加有效和普适的规则。“尽管现实中充满各种约束条件,理性的精神有时也会在非理性的风潮中显得飘渺不定,但作者坚信理性主义对于技术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Vitalik, Juan Benet (Protocol Labs), Zooko (ZCash), Mark Miller (Agoric) 等区块链大佬都不只是推动了某些具体技术的发展,更是因为他们理性主义的思考而吸引众多追随者。

<aside> <img src="/icons/archive_lightgray.svg" alt="/icons/archive_lightgray.svg" width="40px" />

R2R (Reviewer to Reviewer):

</aside>

<aside> <img src="/icons/archive_lightgray.svg" alt="/icons/archive_lightgray.svg" width="40px" /> A2R (Author to Reviewer):

</aside>

</aside>

回溯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