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审得分及构成

内审:6.5’

外审:7.5‘

匿名回溯意见

<aside> <img src="/icons/archive_lightgray.svg" alt="/icons/archive_lightgray.svg" width="40px" /> Reviewer1:

这篇文章风格轻松、亲和、直白。内容非常丰富,指路了很多 ethcc 大会上的有趣内容,也有一些对于相关活动的想法和评论。确实如开篇所说,一切内容都是通过作者的主观视角串联,读来仿佛是和朋友一起体验过了 ethcc,能够看到这样真诚的表达是非常难得的阅读体验。

不过,作为一位喜欢发问的读者,其实希望看到作者更深入的感受和思考。在有些地方,作者勾起了我的好奇但却点到为止,令人意犹未尽。比如,第一段提到作者是带着困惑去了大会,作为读者的我就会对此好奇,想知道带着什么样的困惑去,ethcc 总体给了你怎样的观感和体感,困惑最终是否解决了等等。在开头和结尾,我会期待这样总结性的回顾。

以及,文章的组织整体有点欠缺主线和重点,我阅读起来有点失焦的感觉,希望作者可以挑选一些重点展开深入讲讲。可以在文章和每个段落的开头结尾加上一些简短的总结性质的语句。比如「这次大会我印象深刻的几个点分别是 A、B 和 C,原因是 XX。令人有点失望的是 XX。令我感到意外之喜的是 XX」之类,总分总的结构可以更加凸显重点。

大部分读者点进来可能预期看到关于 ethcc 的见闻,所以可以在开篇更早地展示符合标题的内容,像是「本次 ethcc 共有 300 多场 talk,涵盖的内容有Gaming、Token Engineer、Privacy、DeFi、ZK、Governance、Blockchain for Goods 等等」这句,信息量丰富并且契合主题主题,就很适合提到前面去。办理签证和遇到朋友,也许可以一两句带过,或者在下文另开一个段落统一评论欧洲生活方面的见闻。不太适合放在文章开篇第三段第四段的宝贵位置。

关于值得看 archive 的 talk,作者的笔记翔实。对于想要快速扫一眼会议概略的读者来说很有帮助。作者概括了几场印象深刻的演讲主题,我也好奇对于讲者提到的问题,演讲本身是否给出结论,或者作者本人是否有结论。比如,Gavin Wood 和 Vitalik 对于他们自己提出的问题,是否有定论,或者主要难以突破的问题在于哪里?这些地方也许可以适当深入。

<aside> <img src="/icons/archive_lightgray.svg" alt="/icons/archive_lightgray.svg" width="40px" /> R2R (Reviewer to Reviewer): 是的。我想是文章中各个不同板块没有很清晰的划分,例如签证如何办等等属于 logistics 的问题,以及最最重要的为什么“氛围也不错,但似乎没有像我想象中,会讨论些加密精神,或是 cypherpunk 之类的话题”,还有作者对讨论加密精神或 cypherpunk 有何期待、自身对这两个议题与行业谈玄(务虚/务实)的关系是怎么看的?在读者最好奇的地方其实也可以写出大家印象最深的东西。

</aside>

<aside> <img src="/icons/archive_lightgray.svg" alt="/icons/archive_lightgray.svg" width="40px" /> A2R (Author to Reviewer):

</aside>

</aside>

<aside> <img src="/icons/archive_lightgray.svg" alt="/icons/archive_lightgray.svg" width="40px" />

Reviewer2: 整体风格比较口语化,比起“crypto战地记者报道”更像是社媒上会刷到、大家一起参与评论的见闻稿或长推特,因此行文逻辑没有选取技术盘点或个人对行业发展的技术哲学博客,更多是一次轻松的对布鲁塞尔会议的偏全景导览。

理论上文章主体和重点其实是各个行业相关的 talk,总共作者概括了六个。行业媒体有“快讯”和“深度长文”的写法,作为去参会的一员,作者更多采取了“快讯”的写法,六个 talk 记录了更多对该项技术或是讲者的直观感受,里面不乏一些好玩的点,比如引用朋友的吐槽说小 V 是“季更博主”(暗示他的 keynote 一季度换一次);还有对 “关怀web3从业者心理健康”(“You know what’s going to get us from web2 to web3? Therapy”)的引用和评论,都让读者隔空体会到一些兼具建设理想和欢乐调侃的现场氛围。

我猜想欧洲杯决赛和 Crypto 大会的并置会很有意思,像很多电影的拍摄手法:一边是国家队在进球,一边是主角在紧张的编程上主理自己的战场(《夏日大作战》)。为什么在三百多场 talk 之间选择去的几场也是个很有意思的话题:在选择大会分会场的时候我们在选择什么?ETHCC 与其他以太坊大会的区别在地域上、人员构成和文化上会有什么区别?entrepreneur 的角色、solopreneur 的角色、投机者、多年资深开发者、当地高中生的角色会有什么不一样,其实都是读者读的时候会悬挂在内心的问题。或许还有一种好玩的写法:模拟 ETHCC NPC 参会,分别以以上不同角色 cosplay 去预演一次参会体验,“Crypto戏剧”。

另外还可以更深入挖掘的应该是作者的黑客松体验,这一块可以作为主要的一手经验,因为并不是每个人都有在大会参与全程黑客松的经历。黑客松的队友、一起熬夜写代码、毙掉一个又一个原本认为科学的产品的点子,这些都像迷你创业一样集中在72小时内完成,其实是一个很好的话题,希望有机会下次见到作者更体感、也更真实全面的黑客松表述,具象化“黑客松队友非常给力,体验拉满”如何拉满体验的 :D

<aside> <img src="/icons/archive_lightgray.svg" alt="/icons/archive_lightgray.svg" width="40px" /> A2R (Author to Reviewer): 哈哈哈 黑客松为何体验拉满,因为,完整的经历了一遍“黑客松工程学”

</aside>

</aside>

回溯金额